公共广播的消亡

香港言论自由报告

第5章

香港电台(港台)自诩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广播服务机构,使用公帑为公众提供服务,在免受商业利润和政治干预的压力下幸存了数十年。 如果过去这运作模式算是公共广播,那么自2021年3月1日,由政务官出身的李百全空降成为广播处长,以及随之而来的根本改变,港台几乎难以维持其公共广播的角色。

委任一名完全没有媒体经验的资深公务员为港台总编辑,标志着它自此会转变成一个唯命是从的政府部门。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将一个曾经享有很大程度编辑自主的公共广播机构转变为类似政府的宣传部门,竟然不需花一年的时间。

李担任广播处长一年多后,于2022年7月晋升为保安局常任秘书长,即政府薪酬架构中首长级薪级表第八级(D8) 职位,意味着他在十六 个月内,在政府薪酬架构中跃升了三个等级 -- 可说是对他在港台取得的成绩的犒赏。亲建制网络媒体《巴士的报》的政治八卦专栏作家Ariel援引一位政坛高人说,对此次晋升「并不感到意外」,形容李百全大刀阔斧地解决了港台「积存的问题」。「积存的问题」是建制派用来批评港台过往不受政府管控或不理会政府要求的说法。文章又引述一些立法会议员说,现在收看港台节目「舒服好多」。

然而,让亲建制阵营感到舒畅和提拔这名卸任的广播处长的代价,是香港公共广播服务的死亡。总部设在伦敦的言论自由倡导组织「第19条」在2005年指出,公共广播服务机构在「保障公众获得多元化信息和观点的权利,以及资讯和思想的自由流动」作出重大贡献。 透过窒碍港台的发展,令香港曾经享有的多元化言论自由环境因此大大缩小。

商经局从提供管家服务到清理门户

香港电台是香港第一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广播媒体,是一间为香港居民服务了近百年的半公共广播机构。 自英治时代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介乎真正公共广播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尴尬位置。 港英殖民地政府多次尝试将其转变为真正独立的公共广播公司,但因各种经济原因和政治压力,包括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而告吹。

尽管缺乏正式和合法的位置,但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港台试图通过派遣高级职员到英国广播公司接受培训、采用英国广播公司的专业规范与守则,以及透过加入国际公共广播组织等方式,努力维护编辑自主权不受殖民政府的影响,并强化其作为公共广播机构的身份。

因此,港台在过去数十年被誉为区内享有高度公信力及专业认可的公共广播媒体。一直以来,香港政府与港台之间的合作存在着一种不稳定的信任,后来双方在 2010 年通过订立《港台约章》,才正式确立彼此的关系。该约章厘定了港台与当时的政策局 --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商经局)、港台顾问委员会和通讯事务管理局之间的关系。商经局通常扮演港台管家的角色,意味着除了制订关键的预算问题和解决结构及人事安排外,该局通常不参与港台的日常运作与管理。

然而,亲北京阵营却一直抱怨港台是反政府、反华势力的温床,没有尽忠职守履行作为政府部门的任务,而在2019年震撼全港的社会运动期间,该台对反政府抗议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更是触怒了特区政府、警方和亲北京团体。

令人惊讶的是,将一个曾经享有很大程度编辑自主的公共广播机构转变为类似政府的宣传部门,竟然不需花一年的时间。

Supporters hold posters as 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RTHK) producer Bao Choy Yuk-ling (not seen) speaks to the press at the West Kowloon Courts building in Hong Kong on April 22, 2021, after she was found guilty of improperly searching a public vehicle licence database to help track down the perpetrators of an attack on democracy supporters by government loyalists. Credit: Anthony Wallace / AFP

港台管理层作出轻微让步,开创了跟随中国政府政策的先河。在播放英国广播公司的世界新闻节目超过四十年之后,将停止转播有关服务

威吓转为全面攻击

2020年年初,备受争议的讽刺节目《头条新闻》令港台成为政治风暴的中心。香港警方投诉其中一集嘲讽警队后,港台高层暂停了该节目;几个月后,警方逮捕了港台《铿锵集》的特约监制蔡玉玲。蔡以调查报道方式制作了一集关于2019年7月21日一群白衣暴徒在元朗袭击示威者的纪录片,曝露当局对事件反应迟缓。政府事后立即加大改革港台的力度。

2021年2月初,政府官员发布了一份关于港台治理和管理的报告,谴责该广播机构在履行编辑职分上「严重不足」;商经局还宣布提前终止时任广播处长梁家荣的合约;港台在 2021-22财政年度的预算更被削减 了百分之四点六,电视部的公共事务组拨款更被削减高达百分之九点二,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对港台的惩罚。

在政府压力下,当时的港台管理层作出轻微让步,开创了跟随中国政府政策的先河。北京的中央政府于2021年2月中旬宣布,英国广播公司的世界新闻将在中国境内停播,因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认为,英国广播公司的世界新闻有关中国的报道「严重违反」广播管理规定,包括「新闻应当真实、公平的要求」,以及不能「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同一天,香港电台即表示,在播放英国广播公司的世界新闻节目超过四十年之后,将停止转播有关服务,引发外国政府和记者组织的关注。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瑞凯德(Keith Richburg)称,港台这决定「令人惊讶」,因为除非港台收到「某些指示」,否则管理层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进一步表示,鉴于香港「仍应享有高度自治」,这决定反映了「令人非常忧虑的迹象」。

然而,这行动未能满足那些想改造港台的人。香港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向立法会公开承认,港台两年内接获七宗经证实的投诉,必须立即进行整顿。 自北京于2020年6月30日对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后,这家广播机构成为其中一个主要被针对的对象;港台之前与一众民主派政治人物、香港的公民社会和国际媒体组织的联系,顿时成为政府打击的目标。这些活跃于社运的团体和个人,被指控为造成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的主因。

Carrie Lam, former 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announces the invocation of the colonial-era 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 to ban the use of face masks for protestors, leading to widespread arrests. Lam would later use the 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 to increase control over Hong Kong’s democratic processes. Credit: Vernon Yuen / NurPhoto via AFP

港台整顿工程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香港政府首先任命长期担任政务官的李百全出任广播处长

 香港电台的去殖化和重新调整

港台整顿工程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香港政府首先任命长期担任政务官的李百全出任广播处长,接替提早卸任的梁家荣。这个职位过往由港台内部资深员工擢升或外聘香港新闻机构的行政人员担任。李百全的任命表明,港府有意放弃不干预的做法,不仅明确加强港台与官僚架构之间的联系,还重新直接掌控该机构的日常管理。

李百全对港台的全面控制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任命高级管理人员、改变编辑方针和重新厘定节目制作方向。

李百全上任后,更多亲政府人员获聘担任港台高级行政职位。2021年4月中旬,他宣布任命几名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高级职员,包括前行政署署长蔡洁如出任港台顾问;曾任商经局高级政务主任的张恩慈,升任为港台高级经理(特别支持);及两名前通讯事务管理局职员陈志辉和黄慧贤,为港台管理层提供特别支持。2021年9月,原海事处副处长施金奖调任香港电台,接任副广播处长空缺。李百全离职后,他更成了署理广播处长。

港台聘用更多职业官僚执掌高级职位,不仅阻碍了原有专业制作人员的晋升前景,还令港台的管理风格和政策方向与其他政府部门看齐。

同一时期,港台还经历了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大量流失。据报章报道,在李百全上任后的三个月内,至少有十八名员工要么自动辞职,要么被解雇。电视部公共事务组的工作人员受到的打击最大,辞职者包括公共事务监制李贤哲、《香港故事》执行监制方晓山、《头条新闻》执行监制廖慧玲、高级执行监制薛有德和获奖记者唐若韫,以及电台部的助理广播署长周国丰;以向政府官员提出尖锐问题而著名的记者利君雅,则不获续约;香港电台节目制作人员工会主席赵善恩,以政治要求日渐增多和制度化不公义为由,于2021年 4月下旬请辞。

直言不讳、经验丰富的记者和主持人也受到影响。香港外国记者会前会长韦安仕(Steve Vines)、一台主持区家麟和二台节目主持人曾志豪,因工作环境日趋复杂,不是被解雇或终止合约,便是辞职。香港电台回应说,有关变动,是节目、人手和广播安排的「恒常检讨」结果;不过,大多数离职者都提及政治原因,例如韦安仕离职前便曾表示,对于一个具批判思考的人来说,留在港台的时间似乎已经结束。改革后的港台显然不再是一个包容不同意见的地方。

采用从上而下的管理风格

港台组织架构内的管理系统也出现了深远的变化。过去,广播处长作为总编辑,很少插手节目内容及制作手法;不同部门或分部的执行监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决定节目内容及制作形式。

然而,从2021年3月开始,由广播处长领导的九人编辑委员会,有权审查所有节目内容,并就制作的细节向记者和导演发出自上而下的指令;又鼓励监制们「在规划的早期阶段,向编委会提交节目计划以供审查,使该委员会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指导制作过程。」这种「向上汇报」制度让港台管理层把争议性议题得见天日前予以扼杀。

2021年9月下旬,一份长达九十页的文件正式发给港台所有员工,列明编辑职责、政策和流程。该文件以旧版本为基础,但更着重国家安全,强调港台节目不得激起或加深对中央或香港政府的仇恨、歧视或敌意。它指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节目均不得提供平台鼓励、煽动、宣扬、美化、认同或同情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或活动,或以其他方式包含任何违背国家安全利益的内容。」

新的守则还禁止记者将民主台湾称为一个国家或类似国家的实体,以符合北京对该岛的领土主权;另又指示他们与外国政府和「政治组织」的接触中「保持谨慎」。不遵守规定的港台员工可能会受到纪律处分。

作为国际记者联会属会的香港记者协会,对守则部分措辞内容含糊表示关注。它表示,指令式的风格可能不利于节目的制作和质量,敦促管理层不要走上独断独行的道路,须与港台职工会沟通,以解决后者关注的问题。

A Hong Kong and China Flag flies on top of the RTHK Television House in Hong Kong on April 20, 2021. Credit: Vernon Yuen / NurPhoto via AFP

随着权力结构、管理方式和制作方针的彻底整顿,港台朝着成为政府喉舌的新方向迈进。

 新身份是政府喉舌

2021年年底,港台整肃行动已基本完成,港府将这一过程视为一次大扫除。随着权力结构、管理方式和制作方针的彻底整顿,港台朝着成为政府喉舌的新方向迈进。

它的服务重点将针对中央和香港政府,而不是本地观众。例子包括2021年12月4日创建了十集五分钟系列的节目,以宣传中国宪法;几个月前,港台31台获邀加入中国国家广播集团,播放赞美执政共产党和宣传爱国主义的节目。而为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香港电台亦不得不播放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相关节目,其中包括优秀党员颁奖典礼和一系列关于1948-1949年帮助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战役。

一些节目甚至成为个人宣传的工具。时任特首林郑月娥于2021年4月获得了她首个个人主持的节目,该节目在二十 天内每天播出四次,让她可以自由地宣传北京的新选举规则和她的公共政策,而毋须面对来自独立记者的挑战和质疑。节目共有四十 集,由政府新闻处负责协调。外界批评特首利用这些节目为她的连任铺平道路 -- 虽然最终未能如愿。可见港府干预节目制作决定,是为了促进政府的自我宣传,而不是让港台履行作为第四权的监督职能。

港台电台部的华语歌曲流行榜的公信力也受到质疑。2021年8月,只在香港电台31频道播出的中国爱国剧《号手就位》,其主题曲登上了排行榜首位,但它在一周前仍排名第16 位,其迅速飙升引发批评,报纸援引不同网民的批评说,这是造马、排行榜的自我了断。

审查和砍节目取代编辑自主

改革后的港台还实施了新的审查制度,无情地删除所有政治敏感和富有争议性的节目、主持人及内容,不论这些话题和内容是否重要或受欢迎与否。港台的节目质素将不再基于专业判断和新闻价值,而是取决于政治正确和对政府路线的忠诚度。

审查几乎在整个制作流程中出现,包括取消整个节目系列、删除或重新安排即使已经完成制作的节目、禁止创意,甚至叫停一些已经安排录影的节目或采访嘉宾等。

作为总编辑,李百全可以决定播出那些节目。在接手后的一个月内,六个时事节目被叫停。李处长以强硬的方式进行直接审查,每周一次名为《五夜讲场》的圆桌会议,原本让社会科学学者发表他们的观点,但却要让位给中国大陆的戏剧。

《香港家书》是每周日早上的电台时事节目,邀请来自不同背景的政界人士和公众人物就各种问题发表意见,在播出近三十年后于2021年7月戛然而止。港台以新节目《Hashtag Hong Kong》替代,改为播放音乐和邀请非政府组织或非牟利组织讨论民生问题。

与连串审查事件同时发生的,是香港政府和亲北京人士就港台被指偏向民主政客的问题不断施压。屯门区议员巫堃泰写的一封感谢在囚人士牺牲、并祝他们复活节快乐的「家书」,原定2021年4月播出,但在播出前三天被抽起,改为播放港台前顾问委员会主席陈建强的来信。港台回应称,这是一次正常的节目调动。

因为回避政治敏感话题,港台备受舆论批评。港台节目顾问团中十九名成员于2021年3月发表声明,谴责广播处长删除节目内容的行径是漠视港台对编辑自主和新闻自由的承诺,将香港电台变成宣传机器,而不是作为鼓励公民社会的平台。声明联署人为此表示愤怒,称此举违反了香港电台的约章。

尽管面对社会批评,港台管理层仍继续取消被认为有争议的节目,长寿英文时事节目《脉搏》(The Pulse)便在2021年7月被砍掉。该节目访问世界卫生组织高级官员时,问及台湾应否加入成为世卫组织成员,令节目迅速走红;亲北京团体指责记者唐若韫利用公帑煽动台独,导致她最后辞职。而该节目主持人、资深记者韦安仕随后亦离开工作了三十五年的香港,形容香港当前的媒体局势为「白色恐怖」。

另一个具争议的行动是在2021年7月暂停了电台节目《中国点点点》。过去十多年来,该节目于周一至周五下午播出,是港台最著名的广播节目之一,节目以「认识中国多一点」为口号,让嘉宾畅谈中国大陆时事和民生问题。港台拒绝就停播提供解释,而来自建制派立法会议员葛佩帆的投诉可能是一个线索。她在2021年4月讨论预算案拨款的会议上向李处长指出,收到很多投诉,当中,《中国点点点》是有问题的节目之一;她进一步表示,该节目被批评为抹黑和诋毁中国大陆,质问处长如何更好地监控节目内容。

其他受影响的节目包括现场直播节目《城市论坛》,该长寿节目已经播放了四十一年,终于在2021年9月结束。这个论坛式节目提供一个平台,让发言的嘉宾可以从不同角度讨论社会议题,并回答观众的提问。另一个审查的例子与论政节目《议事论事》有关,原定于 2021年5月底播出的一集被抽起,据闻管理层对民主派人物余若薇主持其中一个环节和节目末段出现有关「六四马拉松」长跑的新闻片后感到不满,指末段播放的片段未经广播处长「最终审批」;但节目制作人员反指,在末段播放新闻剪辑片段而毋须审批是该节目的一贯做法。港台高层指责监制违反审批程序后,该节目随即外判给一支由在亲北京报章工作的记者领导的制作团队,而涉事的港台制作组在个案调查期间被取消节目制作工作。

港台节目制作人员工会的代表就此要求管理层提供具体指引,并向员工和公众解释其编辑理据

「敏感」内容备受抨击

另一个备受抨击的时事节目是《铿锵集》。尽管该节目如常播放,但一些敏感的故事却被抽起,例如香港网络新闻的发展、本地一所大学打压其学生会、「完善选举制度」、钓鱼台岛争议等节目,均一一被编委会否决。与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2019年元朗暴民袭击抗议者的后续事件等相关话题也被砍掉。

管理层一再强调,未来的节目不能涵盖政治话题。港台节目制作人员工会的代表就此要求管理层提供具体指引,并向员工和公众解释其编辑理据,但遭到管理层拒绝。高层管理人员禁止制作这些课题后不久,便外聘承包商制作其他《铿锵集》内容。

在新的审查制度下,非时事性节目也受到影响。2021年8月,艺术家江耀荣收到香港电台一个文化节目的采访邀请,让他谈谈其透过文物探索香港人身份的「香港百物档案馆」展览,由于亲北京人士一直抨击独立香港人身份的想法是不爱国,他不确定新的港台将如何处理这个敏感话题。最后,监制没有拍摄展览中任何涉及政治的文物,例如亲北京和民主阵营报纸的影像,只是专注于旧式录音设备,但在预定播出前一天,香港电台的一名员工打电话给江先生,告诉他高层决定取消预定播放的访问。

支持民主活动的歌手也被香港电台禁播。在电台频道工作的唱片骑师表示,在 2019年抗议活动后,他们收到指令,不要播放包括何韵诗和黄耀明在内的流行乐坛歌手的歌曲。《明报》在2022年1月下旬报道称,港台管理层已告知主持人,不要播放十名歌手和乐队的新歌或旧歌,尽管他们与政治无关。该报道得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唱片骑师证实,他告诉记者,有关禁令甚至影响到节目的制作。根据该份黑名单,受影响的本地歌手包括流行摇滚乐队Rubber Band、C All Star和 Dear Jane,以及歌手 Serrini、谢安琪、方皓文及许廷铿。港台没有否认黑名单的存在,一位唱片骑师也证实,电台会审查所有参加节目的受访嘉宾。显而易见,港台现在的审查已经在非常微观的层面进行。

A Barricade with an RTHK logo at RTHK Television House in Hong Kong, China on April 20, 2021. Credit: Vernon Yuen / NurPhoto via AFP

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广播机构不再服务公众

香港政府有明确的愿景,就是要把港台变成维护国家利益、国家认同和国家安全的宣传工具;至于公共广播机构的内在价值,则不再受重视,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容许公民社会、公众利益、编辑自主或第四权等概念存在。在它眼中,公共广播机构与其他媒体一样,都是为了支持政府,而不是为公众充权。

「公众」的组成部分似乎已经从新的港台消失了,这个广播机构不再需要其他公共组织或公众的认可。例子之一,是港台作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撤回所有已提交任何本地或海外参赛的作品,即使获奖亦拒绝接受奖项。尽管部分节目已获提名香港人权新闻奖、纽约音乐节电台奖及其他本地新闻奖项,但港台已通知各主办单位撤回提名的决定。管理层解释,「正在检讨遴选机制」;香港记者协会和港台节目制作人员工会对此决定表示「极度遗憾」,并表示这种否定员工努力的做法殊不公平。《明报》援引一位匿名员工的话说,此举违背了港台的卓越文化。该员工反问新管理层是否担心节目可能获奖,宁愿节目没有观众收看。

港台不再将向公众问责作为优先选项,至少在知会公众有关节目安排或内容调动方面如是。在李百全刚当上处长的几个月里,超过十二集新节目从原来播出的时间被抽起,而且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调动;另外,又把二百多集已播出的纪录片节目《铿锵集》和新闻时事节目《脉搏》从YouTube频道下架。

此外,社交媒体作为港台节目备份和延伸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港台管理层于 2021年5月决定,将所有港台在YouTube和 脸书上的节目只保留一年,意味公众无法再检索较早期制作的节目。中小学教师认为,有关改动为他们带来不便,因为他们习惯使用网络上的港台节目作为教材。

2021年年底,港台在其网站底部宣布,将「暂停」十二个节目在脸书、Instagram和推特等社交媒体专页,有关专页由个别节目制作团队负责;其后又宣布,发布有关电子学习、文化和音乐等多媒体内容的港台WEB+亦将会关闭。该专页感谢观众多年来的支持,并呼吁他们继续支持港台官方的脸书页面。如此安排,将阻止观众向个别节目制作人员给予直接回馈的机会,令公共广播机构更加脱离群众。

港台脱离群众的进一步证据,可以从该台撤回支持自1984年协办的大专校际辩论赛可见端倪。2021年12月,大专辩论赛的筹委会发信邀请港台协办2022年大专辩论的决赛和半准决赛,但港台拒绝接受邀请。

解散香港电台节目顾问团的重大决定,也表明港台脱离公众的决心。节目顾问团自1993年成立,由一百四十名成员组成,包括来自学术、文化和体育界,以至区议会的人士,代表了社会不同的持份者,让港台高层从中收集重要意见,但顾问团在2022年4月30日任期结束后便停止运作。

港台发言人在5月初解释,由于计划简化港台的咨询架构,已另寻渠道收集民意。然而,港台此举广泛被外界视为对公众充耳不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讲师梁丽娟表示,自上而下的节目制作方式使港台没有必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亦表明了香港电台现在所扮演的政治角色。

香港政府有明确的愿景,就是要把港台变成维护国家利益、国家认同和国家安全的宣传工具

略掉的新闻和硬套北京调

与被砍掉的节目不同,新闻报道的变化对公众来说是不太明显的。被视为敏感的新闻有时会被审查掉:一些议题在提案阶段已被擦掉,其他议题则可能在新闻材料收集完成后被搁置。由于这些故事从未播出,公众可能不知道它们已被消失。如果某些敏感题材太过重要而无法取消,便会被淡化,1989年6月4日北京镇压民主运动周年纪念的新闻就是很好的例子。

新的广播处长上台后,情况变得更糟。自我审查毋须遮掩,不跟从政府立场的民主派学者和其他评论员则会被列入黑名单。

这种排拒不仅限于政治。2022年2月中旬至7月下旬,新闻及公共事务部员工收到口头指示,不得采访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原因欠奉。未必与政府立场一致的梁子超,颇受记者欢迎,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而他被列入黑名单的时间,恰逢香港第五波疫情高峰期,每日新增病例曾超过一万宗,以致医疗设施不胜负荷。随后,没有任何理由下,员工又可访问梁医生。有人猜测,这可能与处长李百全的离任有关。

更糟糕的是,港台又发布了一项政治指令,声言要跟随「一个中国」原则。这份在2021年7月20日发布的内部通知,概述报道台湾应使用的新闻术语。台湾政府坚称是一个独立国家,而北京则视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并誓言在必要时以武力收回。这份备忘录订明,不能明言或暗说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因此,诸如「国家」或「中华民国」(台湾的官方名称)等词语不能用,「台湾总统」和「台湾政府」也被禁,须称为「台湾领导人」和「台湾当局」。

这一份发给全体员工的备忘录指出,香港电台「使用与台湾有关的术语时要保持高度谨慎」。然而,管理层未能解释为何在香港的高度自治理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或者主流报章仍继续提及台湾政府和总统时,港台更改这些称谓。

台湾外长吴钊燮成为备忘录的首个「受害人」:在报道台湾于立陶宛设立代表处时,吴钊燮的头衔在港台的中文新闻报道中被称为「对外交往部门负责人」。

港台对新闻的选择和重视程度也变得愈来愈接近中国大陆媒体。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8月2日至3日访问台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次访问获得全球主要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奇怪的是,在她抵达台湾的那天,香港电台却对这则重要新闻视而不见,唯一提到与这次访问相关的报道,是中国外交部和全国政协在北京的谴责。

翌日,在港台中文新闻网的「即时新闻」网页164条新闻中,只有13条与佩洛西访台有关,而且全是中国和香港官员以及建制派阵营的谴责;对佩洛西在台湾的活动和讲话,则只字不提。

对两岸和中美关系影响如此巨大的事件,理应在叩应节目中进行激烈讨论,但香港电台的中文台在早晨和午间节目对这个议题保持沉默。叩应节目通常会邀请各界嘉宾探讨香港及海外的热点问题,然而,在访问台湾的前后一星期,没有嘉宾获邀讨论有关议题。

除了坚守中国的官方路线外,节目非政治化可能是港台冷待佩洛西访台的另一原因。已退休的民政事务局首席助理局长吴汉华8月中旬在《明报》撰文称,他发现港台两个时事叩应节目在他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两、三个月内,都没有讨论任何政治事件,谈的全是民生问题。

吴汉华猜测,回避敏感话题是出于谨慎,以免港台误踏《国家安全法》「红线」。但他认为,如果连政府电台都觉得有需要如此透彻地自我审查,政府很难说服市民国安法不会妨碍言论自由。他续称,港台节目的非政治化可能会促使听众转投其他哗众取宠的媒体。

Visiting US House Speaker Nancy Pelosi waves to journalists during her arrival at the Parliament in Taipei on August 3, 2022. Credit: Sam Yeh / AFP

承担国家任务的政府部门

到2021年年底,港台已经彻底改变,许多旧元素几乎认不出来。然而,新的香港电台仍在继续发展。其中一项发展,可能是港台在架构上与商经局分离,并由新成立的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管辖。由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创办的团结香港基金于2022年5月发表《艺术与创新报告》,提出改革现有政府决策局和部门,并呼吁制定全面的行业发展蓝图,以科技引领香港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

报告建议政府应考虑成立一个新机构,或合并现有的部门或机构,例如港台、创意香港和艺术科技专责小组。这个新的局将负责设计一个蓝图,回应中国的行动和呼吁,同时配合当前发展的需要。

虽然现时很难预测文体旅游局成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港台很可能需要进一步与其他政府部门整合,并在压力下,更积极和主动地履行国家职责。

不跟从政府立场的民主派学者和其他评论员则会被列入黑名单